琥珀山頭:德育之花怒放
袁世明 九江日報記者夏想花
人間四月,我們或許在慨嘆芳菲已盡;沒料想,琥珀山頭怒放的德育之花,讓我們有了許多的驚喜和感動:
“最美送書女孩”,王心怡,以十元錢買下一本《三字經》送給86歲的老人不留名,在老人蹲守校門九天并在媒體和學校的幫助的情況下,才被找到,感動了潯城,也感動了贛鄱大地,先后獲得九江市十大道德模范提名獎、贛鄱最美少年等榮譽;
“樂于助人男孩”,孫愷陽,冒雨下車關心因車禍而躺在地上的老人,感動了旁觀者,也感動了媒體;
敢于擔當的“字條男孩”,劉昊,騎車上學不小心剮了他人的小汽車,留下一張字條,留下電話號碼,也留下了擔當,感動了車主,并被車主告知了媒體。
他們都以極小的舉動,給我們傳遞了無窮的正能量,我們在驚喜和感動的同時,還驚詫于他們都擁有同一個名字:“九江三中學生”。九江三中何以不斷涌現令潯城百姓乃至贛鄱大地感動的學生和事呢?為一探究竟,記者再一次走進這所久負盛名的省級重點中學。
關注學生精神的成長
“教育之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個人格心靈的‘喚醒’,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钡聡逃龑W家斯普朗格這樣告誡我們。
“教育作為一種喚醒人的生命意識、啟迪人的精神世界的特殊活動,必須在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更多地關注學生精神世界的建構和成長;啟迪善良,傳承高貴,讓學生在德育體驗中逐步實現人格完善、人性美好、人生幸福,從而擁有一個強大的精神世界?!比逖诺木沤行iL張成卓如是告訴我們。
理念上的清醒和堅定,保證了教育策略的清醒和有效。近年來,九江三中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提出“辦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和“教育為人生”的辦學理念,堅持文化創新,著力引導師生“崇真、尚善、求美、博愛”,努力做真的追尋者、善的傳播者、美的創造者、愛的踐行者,學?!叭宋囊婇L,德才至善;文理并進,體藝雙馨”的辦學特色更加彰顯。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詩如畫的詩請校園,優雅人文的學習環境,給學生以精神感染。每月一次學生誓詞誦讀活動,讓學生牢記使命,爭做四有新人。每月的主題教育活動,如三月學雷鋒,四月感恩教育,五月理想教育,六月責任教育,七月挫折教育等,讓學生精神不斷成長。
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學生心理咨詢室,安排專職教師全天候接待學生,并開設心理教育課;組織班主任集體加入九江市心理學會;實施導師制,教師與學生更加貼近,各方面的指導更有針對性,更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堅持做優琥珀講壇品牌。為學生提供與大家面對面的機會,領略大家的風采,聆聽大家的講述,感悟大家的精神。繼余秋雨、易中天、紀連海等著名學者蒞臨九江三中講學之后,三中還先后邀請到北京大學地球空間學院
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養料?!安灰陨菩《粸?,不以惡小而為之”“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學生道德情操得到了陶冶,懂得了良知、博愛、崇高、正義、尊嚴和使命,精神世界得到了充實,具有為人類美好而自愿付出的理想,做人做事的品位也得到了提升。
給學生更多美的教育
在九江三中人看來,學生求學的過程,應該是一個心靈不斷愉悅,精神不斷富足,靈魂不斷升華的過程;在這一過程里,應該給學生更多美的教育。
“美是一種心靈的體操——它使我們精神正直、心地純潔、感悟和信念端正。經過長期美的陶冶,會在不知不覺中使人感到丑惡的東西是不可容忍的,讓美把丑與惡排擠出去,這是教育的規律?!睆埑勺啃iL引用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話給我們講明給學生更多美的教育的理由。
張成卓校長親自主持,成功申報了省級重點課題“高中語文課程審美探究”,該課題依據高中語文課程,挖掘高中語文課程教材中蘊含的美育因素,確定美育點并形成高中語文課程審美教育體系,對學生實施審美教育,培養學生欣賞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進而建構起完善的審美心理結構,形成創造美的能力和自覺創造美的意識,并最終使人格得以完善,獲得全面和諧的發展,做一個真正的具備獨特創造力的人。依托課題,九江三中做了許多有益的探索。
引導學生閱讀。文學作品的閱讀就是心靈的滌蕩,人性的完善,性情的陶冶,它能塑造我們的生命和思想。開設閱讀課,設立班級圖書角,組織讀書心得交流會。辦好文學社團。加大白鹿文學社的建設力度,增強吸引力;辦好校報《甘棠霖》,展示師生佳作。2014年學生文集《琥珀甘霖》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開好校本課程(《青春放歌》)。引導學生鑒賞,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創造能力。
組織文學活動。谷雨詩會,始終堅持學生組織、學生創作、學生朗誦的原則,已舉辦十五屆,成為九江三中的文化品牌。曾獲得九江市作協主席蔡勛的高度贊揚,他說,三中谷雨詩會辦出了氣勢,辦出了特色,辦出了成果,已成為九江三中的一張文化名片,在全市乃至全省都形成了一定的影響;他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三中將走出如李清照、徐志摩這樣的文化名人。九江三中科技文學藝術節,堅持學生自編自導、自己組織的原則,已舉辦22屆,每屆都有新的內容。第二十二屆增加了 首屆“琥珀杯”學生辯論賽,講故事比賽以及英語歌曲比賽等等。品類豐富,節目精彩,格調高雅,給人藝術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悅。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我的中國夢”等主題征文活動。
讓學生在體驗中修身
亞里土多德認為只有在道德實踐中才能修養德行,“我們做公正的事情才能成為公正的人;進行節制,才能成為節制的人;有勇敢的表現,才能成為勇敢的人”??梢哉f,活動是個體道德形成、發展的根源與動力。
九江三中人認為,沒有了活動,教育就會失去了詩性的靈魂,深邃的氣質和自然的底色,這樣的教育只能是干澀如柴、味同嚼蠟,沒有教育的味道和尊嚴。他們堅持讓校園成為文化浸潤、情感體驗的理想教育場所,讓學校的每個活動都給學生以生命的啟迪和豐富的享受。
2014年3月,原創舞蹈節目《離開雷鋒的日子》代表江西省參加全國第四屆中學生藝術展演,并榮獲全國一等獎;2013年,歌舞劇《我們在一起》在九江市城區中小學生戲劇比賽中獲一等獎,這已是九江三中在市城區中小學生文藝匯演中連續十年獲一等獎:這讓學生明白美來自于勤奮,來自于合作。
2013年,學生足球隊代表江西省參加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冠軍杯賽,榮獲三等獎和道德風尚獎:這讓學生明白美來自于拼搏,來自于力量。
第22屆科技文化藝術節,首屆跳蚤市場(閑置物交易市場)、首屆美食節的成功舉辦,省市媒體給予了充分的報道:這讓學生明白美來自于勞動,來自于和諧。
研究性學習持續深入。2013年研究性學習結題125個,在九江市綜合實踐競賽活動中,1個課題獲得一等獎,并被選拔到省里參加決賽:這讓學生明白美來自于探究,來自于實踐。
清明節祭奠英烈;參加青年志愿者活動;走進敬老院,幫助孤寡老人;走進聾啞學校,結對幫助……這讓學生明白:美來自于感恩,來自于奉獻、來自于孝敬老人、來自于關愛他人……
九江三中人一直相信,在心靈的花園里,人人都可以種下五彩繽紛的鮮花,芬芳出一片氣象萬千的美麗,只要你愿意;九江三中人也一直相信,一切偉大、非凡、崇高都寓于普通、平凡、卑微之中,“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其實,在采訪過程中,我們還獲知九江三中還有許許多多的王心怡、孫愷陽、劉昊,他們的故事依然是那樣的感人,無奈鏡頭捕捉到的只是瞬間,能記錄下的故事只是極少一部分。
感謝九江三中,感謝九江三中的學生,他們讓我們思考,什么樣的教育才是正確的教育。原來,釋放正能量的教育才是合乎規律的教育,正確的教育,有益的教育,有效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