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三中79屆校友 曹建文
恩師戴定漢老先生來電告知,今年母校六十周年校慶,你寫點有關母校的文字吧!短短的兩句話,把我的思緒一下就帶到了七十年代中后期,那彌足珍貴的記憶片段,穿過時光隧道,穿過瀲滟的湖畔,向我心中走來。母校的那些人、那些事,在腦海里一遍遍回放:那些澆灌我成長的園丁們變得漸漸清晰起來,曾經充盈著諄諄教誨的話語和寫滿啟迪啟發的粉色記憶,依然在時光的長廊里躑躅徘徊,又輕輕回旋,默默回溯。輕攏歲月的薄紗,鋪開記憶的畫卷,采擷一片感恩感懷,在心中氤氳升騰。
防空洞
中蘇交惡,為防蘇對我國實施核打擊,毛主席提出了“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口號,全國迅速進入了“要準備打仗”的臨戰態勢。學校也不例外地進行著準備,挖防空洞也就成為三中師生最具體的行動了。
學校的防空洞主要依托琥珀山的地形特點,分別從山腳處向山體中部掘進展開,每個班級均要承擔部分挖掘任務。我所在的班級是初中(8)班,班主任是楊慶安老師。楊老師身高僅一米五左右,白皙的皮膚,齊耳的短發,清瘦弱小,印象中總是穿著一件深藍色小翻領的女裝。
一天,我們在防空洞里作業,男生負責挖掘,女生負責用簸箕裝土倒入翻斗車,然后用卷揚機將翻斗車拖到洞口,如此循環往復。一次,因卷楊機的抓鉤與翻斗車的銜接部位出現松動脫落,在卷楊機啟動的瞬間,翻斗車突然后翻,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楊老師推開身旁的學生,硬是用她弱小的身體將翻斗車的車把牢牢地壓在了身下。一場事故避免了,而老師卻癱倒在地,痛苦地流下了眼淚。我被這場景所震撼,至今仍然印刻在記憶的深處?!皸罾蠋熢鯐心敲创罅α??!”,“聽說楊老師曾是一名抗美援朝的軍人,還是傷殘軍人”。
事后,我去看望老師,說起之前的事故,楊老師若無其事地對我說:“這是老師的責任!你們男孩子長大后,走向社會,就更加懂得責任與擔當的意義?!必熑闻c擔當,這句話我記住了。從此后,我仿佛長大了、懂事了,開始默默地觀察著老師的一言一行,感受著這個看似外表纖弱、細聲細語,而內心和人格力量卻無比強大的知識女性的魅力,就如同她在黑板上的粉筆字一樣,永遠是那樣的端莊秀美、剛毅有力。楊老師的粉筆字也是我一生中見過最美麗的字體之一。她的教誨:責任與擔當,曾伴隨著我的軍旅生涯,也必將深刻影響著我的一生。
農場
學工、學農、學軍,是那個時代教育路線的主戰場。每年學校均安排不同的時間來組織這項教學活動。所謂學農,其實也僅僅是為人民公社撥撥草、燒燒草木灰之類的簡單農活。我們住在生產隊的谷倉內,燒著大鍋土灶自己做飯,我被安排給班級買菜,每天早上推著板車去買菜,余下的時間就幫著伙房做些雜事,主廚當然是班主任陳立明老師了。相對于少言寡語的楊慶安老師而言,陳老師則顯得快言快語、干練潑辣,清麗的臉頰上總是充滿著笑臉,像慈母般的關心著每一個學生,同學們都非常喜歡她。
有一次,勞動間隙,陳老師告訴我:“中央最近召開了科學與教育工作座談會,聽說馬上就要恢復高考了,你現在就要開始把精力放在學習上,確立自己的理想與目標,加倍努力,將來考上了大學,那就有了真正的用武之地”。一席話語,掀起我內心巨大的波瀾!之前只想過高中畢業后招工進廠,上大學想都不敢想。高考上大學,對于我們那個時代的孩子來說,無疑是一條充滿幻想而又艱難的登天之路,但陳老師的話堅定了我上大學的信心!
回家之后,我將老師的談話和我的想法告訴了父母,父親當場做出了一個偉大的決定,將全家搬遷到郊區的工廠居住,把城里的房子騰出來,讓我一人安心讀書,并想方設法購買了一套全國青年自學叢書(上海人民出版社《數理化自學叢書》),我就是靠著這套自學叢書,圍繞著高考的目標和理想,從最基礎的基本功開始,踏上了艱苦的求學之路。如果說,1979年我能順利地考上大學,從此人生道路星光璀璨,陳立明老師則是指引我人生方向的北斗星。
夜讀
轉眼間到了1979年,離高考的日子越來越近了。我所在的班級是學校的重點班,任課老師也都是學校優選的業務素質高、責任心強的老師。老師們像是加滿了油的馬達,不停地給我們灌輸知識,而我們卻像上緊的發條,繃得緊緊的,不停地作業,考試。白天時間不夠,晚上挑燈夜戰。
那時停電是最為平常的事情了,學校為每個班級配備了一盞汽燈。點汽燈,可是個技術活,先要將煤油倒入油壺內,然后加壓,再將石棉燈芯點燃,麻煩且危險,這項工作主要是班主任戴定漢老師來完成的。每天晚上都是戴老師第一個來到班級,當然也是最后一個離開。那個時候,晚上的補習全是免費,為爭取更多的補習時間,任課老師常常為此產生矛盾。數學老師宗福林最會占用補習時間,有一次,到了物理課的時間,物理老師肖煥君早早來到了教室,而之前上課的宗老師卻不肯讓出講臺,為此,兩位老師還發生了激烈的爭吵。多么高尚、多么敬業、多么執著的爭吵!今天看來,那是一串多么悅耳動聽的音律。
連續的高壓,也讓我們產生了厭煩的情緒。貪玩,是學生的共性。記得有一次,印度電影《流浪者》在紅旗電影院上映,我們幾個同學趁著晚自習的時間,偷偷去看電影。電影剛開始,戴老師就在電影院工作人員的陪同下,用著手電筒將我們幾個全部找出來帶回學校,操著標準的武寧普通話,將我們狠狠地教育一番。我還不服氣,反擊道:“考不上大學,也不管您的事?!崩蠋煾用婕t耳赤,大聲吼道:“我是你的班主任,這是我的職責和責任”。職責和責任,和楊慶安老師似曾相似的一句話語,折射出老師們多么崇高的職業道德!
高考結束了,我終于如愿地走進了軍校大門,開始了人生之路。當我與三中惜惜告別之際,眼里雖然看不到那么多可親可敬的老師,但在我心里一直默念著恩師……
咀嚼歲月的往事,我一直在繾綣的文字中尋找念念不忘。哲學家周國平先生在《往事》中這樣講到:有往事的人把自己所經歷的一切珍藏在心靈的谷倉里。正是被親切愛撫著的無數往事,使靈魂有了深度和廣度,造就了一個豐滿的靈魂。人生中有些往事是歲月帶不走的,仿佛愈經沖洗就愈加鮮明,始終活在記憶中。對往事的回憶,是一種人生感悟,會使人懂得人生的真諦,會使歲月更加充盈美滿。無論我們現在成就了多么大的事業或創造了多么大財富,都與母校老師們的諄諄教誨是密不可分的。理想與目標,崇高與執著,責任與擔當,這些質樸無華而又蘊含著豐富內涵的話語和敬業愛崗的精神,在老師們的身上得到了完美詮釋,必將引領和鞭策我們的整個人生。
我們是時代的幸運者,親歷了文革的轉折,親歷了高考的恢復,親歷了社會的變革,親歷了改革開放。飲水思源,作為烙上了“三中”光輝印跡的校友,我們得到了母校的熏陶,得到了老師們的栽培。我們也密切關注著母校的建設和發展。風雨六十年,輝煌一甲子。在母校六十年華誕之際,預祝校慶活動圓滿成功!我們有理由相信,砥礪前行中的母校定能為中國高校輸送更多的青年才俊,成為江西教育界的一張閃光明信片!眺望故鄉潯陽,回首琥珀山崗,值此良辰之際,讓我們雙手合十,衷心祝愿我的恩師們晚年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