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第三中學以黨委副書記、校長張成卓為班長的黨政班子一直非常重視學校智慧(數字)校園建設。多次帶領學校部門主任和教研組長去信息化建設水平高的學校實地考察,多次安排信息中心教師外出學習或接受國家級、省級創客教育培訓。為積極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生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教育信息化2.0》等文件要求,進一步提升學校辦學的信息化水平,學校新建一間創客教室 。
“創客”作為一種生產方式,源于經濟領域,又稱“創客經濟”?;ヂ摼W等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物質資源的極大豐富是創客經濟興起的根基。一方面,科學技術的發展豐富了人們對資源的占有量,縮短了資源獲取的時間,降低了創新的難度,如Scratch、Matlab等輔助工具的普遍使用,使人們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專注于創造性活動;另一方面,隨著物質的極大豐富,人們的需求不再止于溫飽,轉而追求定制化和多樣化的較高層次的消費體驗,使得非創造性勞動產能過剩進而推動了創客經濟的發展。與此同時,越來越多不以營利為目的的人加入玩弄、創造新穎物品的大潮,并通過各種線上、線下論壇與他人共享創造過程和成果,創客運動油然而生。
同樣,在教育領域,人們也有著對豐富、多樣的優質教育資源的強烈需求,有著對教育能夠滿足每位學生個性化發展需要的熱切企盼,加之科學技術的發展、教育資源的逐步豐富,這都為創客運動與教育的融合提供了契機。創客運動與教育的碰撞逐漸改變著教育的觀念、功能、目標、內容、方法等要素,創客教育應運而生。其中,創客運動可以理解為“互聯網+DIY”:通過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支持,人人都可像科學家、發明家一樣,利用身邊的一切資源(如軟件、硬件、材料、專家、同伴等),將創意靈感變為現實,并實現創意方案、過程和結果等多方信息在世界范圍內的共享?;ヂ摼W作為工具,在創客運動中起輔助和支撐作用。將創意靈感轉變為現實的人被稱之為“創客”(Maker)——這是對一群不以營利為目的,有著創新、實踐、探索、分享特質,自由、開放、民主、合作精神,基于強烈的興趣、相信一切皆有可能且不畏艱難勇于突破的創意者、設計者和實施者的總稱。追根溯源,創客教育理應是符合創客精神和教育規律的一種教育形式,于教育之中傳播自由、開放、民主、合作的精神,創新、實踐、探索、分享的理念,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等教育資源培養具有創客特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