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立潮頭,砥礪奮進譜新篇。2021年,全體三中人在市委、市政府以及市教育局的堅強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順勢而為,乘勢而上,開拓創新,教育教學工作持續高質量發展。
一、領導視察,親切關懷傾心指導
6月4日,九江市委副書記蔣文定蒞臨九江三中,檢查督導高考食品安全保障工作,要求學校嚴格按照上級要求規范操作,切實保障高考食品安全。10月20日,九江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廖奇志到九江市第三中學鶴問湖校區調研,充分肯定了九江三中鶴問湖校區(高中部)平穩搬遷工作,希望學校創新舉措,辦好更高質量一校兩區教育,為再創九江輝煌,再現九派榮光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6月1日,九江市政府原副市長李軍視察九江三中疫情防控和高考考務籌備工作。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何明先后多次蒞臨九江三中新老校區疫情防控、教育教學、創文等工作。
二、班子調整,踐行質樸適合教育
8月6日上午,九江市第三中學召開干部大會,宣布市委關于九江市第三中學主要負責同志調整的決定。市委決定:胡文能同志任九江市第三中學黨委書記,汪世共同志任九江市第三中學校長。
在新班子的共同努力下,學校立足于時代變遷和社會發展,著眼于未來,堅守“教育為人生”的辦學思想,將質樸的適合教育具體化,創造性地提出了“辦適合學生進步、教師成長、學校發展的教育”的辦學理念。全校上下在新班子的領導下進一步統一了思想,達成了共識,匯聚了智慧,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三、黨建引領,打造優良黨風政風
以黨的政治建設為中心,強化黨的領導。九江三中實行黨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學校黨委是學校的領導核心,全面領導學校一切工作。召開全面從嚴治黨暨教育信訪、規范收費工作會,觀看廉政教育警示片《守住第一次》,積極深入推進學校的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認真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黨委中心組定期召開(每周一次)會議專題研究部署黨建工作,黨委中心組成員切實履行“一崗雙責”,分別蹲點各黨支部,指導支部開展工作,落實雙重組織生活會,帶頭講黨課。每學期召開一次黨員大會。
以“黨建+”為特色,牢記初心使命。通過開展“四史”學習教育進校園,學習觀看“同上一堂黨史課”,召開專題組織生活會,舉辦慶祝建黨百年紅歌展演活動等活動,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聚焦“我為群眾辦實事”,著力打造“黨建+”特色活動,實行黨政聯動。先后開展了“黨建+師德師風”“黨建+教研教學”“黨建+特色德育”“黨建+主題黨日”“黨建+社區幫扶”“黨建+鄉村振興”等活動,進一步提升了組織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營造了風清氣正的教育生態。
這一年,校黨委委員、副校長李然在全省脫貧攻堅戰線上表現突出,獲“記大功獎勵”。學校合唱團參加九江市教育系統慶祝建黨100周年師生合唱展示活動中榮獲中學甲組、乙組二個一等獎!袁貴生、趙建華、周丹丹等十多位黨員教師被評為“黨員創績先鋒”“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學校亦獲得九江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光榮稱號。
四、文化創新,豐富學校發展內涵
牢固樹立文化立校理念。在堅持培育“四種”文化(靜文化、自主管理文化、自主學習文化、禮儀文化)、“詩會”文化(谷雨詩會、詩詞大會、詩詞聯征文等傳統文化品牌)的基礎上,堅持創新發展新“四種”文化,即細心做好物質文化,耐心健全制度文化,愛心打造精神文化,精心落實行為文化,進一步提升學校文化品質,深化學校文化品位。
建設務實“一訓三風”。即以“崇真、尚善、求美、博愛”為內涵的校訓,以“格心致遠,學達德彰”為內容的新校風,以“敬業愛生,啟德樹人”為內容的新教風和以“樂學善辯,明德篤行”為內容的新學風。
五、德育增色,全面落實立德樹人
引導學生立大德、樹大人。學校堅持德育為先,牢記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旋律,以“啟迪善良、傳承高貴”為德育基本目標,引導學生“崇真、尚善、求美、博愛”,努力做真的追尋者、善的傳播者、美的創造者、愛的踐行者。通過“五四”表彰、“開學第一課”、“身邊好人”和“新時代好少年”評選等特色德育活動,積極引導學生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
引導學生行四愛、強心智。以“四愛教育”為主線,打造德育新品牌,增強學生心智。即,以“愛自己”實施生命教育,以“愛他人”實施人際交往教育,以“愛集體”實施養成教育,以“愛勞動”實施勞動教育。設置專職心理輔導員,對學生進行個性化輔導;組織研學旅行,重視學生的勞動養成;主題班會一周一主題,四愛教育全覆蓋。引導學生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學會外樹形象、內修涵養,學會尊重、理解他人,熱愛集體和勞動等終生受益的良好習慣。
六、教師成長,著力提升師德師能
強化政治建設,引導教師修養師德。實施黨建+師德師風建設。召開師德師風教育大會,以“四有”教師標準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推動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弘揚高尚師德,爭做“四有好老師”,當好“四個引路人”,潛心立德樹人,以赤誠之心、奉獻之心、仁愛之心投身教育事業。
搭臺鋪路架橋,全面提升教師師能。“青藍工程”新老教師結為師徒,“321工程”嚴格要求青年教師。對青年教師更提出“一三六九”目標規劃,即一年打基礎,三年做鞏固,六年成骨干,九年為名師。堅持校內培訓與校外培訓相結合,線上培訓與線下培訓相結合。通過暑期干部培訓、新教材培訓、教學通培訓、網絡學習等方式,引導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廣搭成長平臺,展現教師風采。校內活動多樣,如“琥珀杯”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青年教師微課比賽,青年教師中高考解題能力大賽等技能比賽活動,德育經驗交流會、教學經驗交流會等交流活動等等。
這一年,學校榮獲“師德師風示范?!睒s譽稱號。崔晉、丁明俊、徐小楠、劉慧明等一大批青年教師在各級比賽和活動中脫穎而出。
七、教學改革,多點發力屢創佳績
管理重心前移。落實校級領導下年級工作制度。每個年級確保至少一個校級領導蹲點。校級領導積極參與到年級的具體管理和教研組的教研活動中,從教學計劃的制定、師資的配備到常規檢查、日常檢測、教學質量分析、教研活動的開展都全程參與,決不做“旁觀者”。班子成員帶頭精細做好常規工作,對分管的工作經常巡查,每天多走動,特別是早自習、晚自習,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做到“四常有”——有檢查、有登記、有通報、有整改。高度重視級部管理和教育科研,特別精細指導好所蹲點的年級部、教研組、備課組工作。
注重提質增效。在如今的新高考、“雙減”和五項管理的背景下,常規教學“以實為要”,提質增效,顯得尤為重要。學校課后服務優化升級,內容豐富多彩。教育教學關注全體,因材施教,談心談話全覆蓋。新集體備課,突出實效。在新集體備課中,學習新課標,解讀新教材,研究新教法,突破重難點;聚焦核心素養,發展學生個性,提高教學質量;創建互聯網+集體備課新模式,優化備課效果,提高工作效率;以備課小組為基本單元,達到資源共享,經驗共享,共同提高。
這一年,學校中、高考再次取得優異成績,學校再次獲得“市初高中教學質量管理綜合優勝單位”“市初高中教學常規檢查專項調研評估第一名”等教學類四項沉甸甸的榮譽!
八、教研先行,教育智慧光芒閃爍
名師團隊引領教研方向。學校先后成立了以汪世共、王榮莉、曹榮星為導師的“名師工作室”,帶領團隊深入研究。借助“名師工作室”這一對外推介與自我提升的平臺,促進教師聞道精業,厚生樂教,成長成才。使“名師工作室”真正成為九江三中名師展示的舞臺、骨干培養的基地、教學示范的窗口、科研興教的引擎、教育改革的論壇。
校本課程滿足教研需求。以核心素養的聚焦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沃土,這是我們三中的一貫堅持和辦學優勢。開發出特色校本課程如全省聞名的谷雨詩會,名家蒞臨的琥珀講壇、精彩不斷的研究性學習等。面對新高考改革,學校特別注重特色類校本課程建設,以教研組和備課組為主陣地組織專業扎實、經驗豐富、素質全面的一線教師參與校本課程的選題和編寫,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讓更多學生發揮好特長。同時,成立了九江三中職稱評定學術委員會,完善職稱評聘制度,凸顯出教師的教研能力,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優質課評比、名師申報、論文評選、課題研究和學術專題報告,為每個教職工提供一個施展才華、體驗成功的平臺。
一年來,50位教師先后走進市廣播電臺“名師來了”節目直播室,傳遞學科學習的方法,節目反響良好;國家、省、市級課題立結項近40項,國家、省、市級學術性刊物發表論文近400篇,各類技能比賽獲全國、省、市一、二等獎的近300人次。
九、體藝雙馨,擦亮學生成長底色
以體育來塑造健康的人格。成立?;@球隊,通過校運會、“迎新杯”三人制籃球賽、校園足球班級聯賽民族、傳統體育進校園等系列特色體育活動,不僅增強了學生的體質,更加強了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培養了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從而塑造出健康、陽光、向上的人格,讓孩子擁有健康而完整的人生。
用藝術來培養高雅的情懷。藝術是生命過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學校堅持以美育人,著力創新美育品牌。4月谷雨詩會,學生組織,學生主持,學生吟誦自己原創的詩歌,已舉辦二十一屆?,F今更有詩詞大會、詩詞考級、詩詞聯征文等一系列詩會文化品牌。 12月為期一個月的科技文化藝術節,活動內容豐富——書法、繪畫、攝影、小制作、小發明、美食節、跳蚤市場、辯論賽、模擬法庭以及元旦學生文藝匯演、教職工聯歡等。一個個品牌活動,展示了學生風采,放飛了學生理想,讓學生更能欣賞生活的美好,更能擁有生活的智慧。
這一年,校高中足球隊、初中足球隊分獲九江市校園足球聯賽高中組冠軍、初中組第三名的好成績。學校原創舞蹈作品《并肩戰“疫”》、朗誦作品《永不消逝的聲音》喜獲市第八屆藝術節優秀作品提名,已被推選參加江西省第八屆中小學藝術展演活動。舞蹈《并肩戰“疫”》參加國際志愿者日活動。
十、環境升級,提高師生幸福指數
深入推進智慧校園建設。近年來,學校先后與科大訊飛、智學網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人工智能+大數據共建智慧教育,開辟創課教室等,學校的智慧校園建設一直處于全市領先水平,成為全市的樣板。今年更是在新校區增設錄播教室,大大提升了學校信息化水平。
營造安全文明溫馨校園。學校切實做好了以衛生防疫為重點的綜治工作,高標準完成了以文明校園創建為中心的創文工作,廣泛開展主題鮮明、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文明校園創建活動,并扎實進行宣傳,營造了良好的育人環境。勾畫幸福清單,營造溫馨校園。持續辦好教育溫馨工程:教師戶外拓展運動、教工運動會、走訪慰問離退休教師、教師節座談會、教工元旦文藝晚會和“健康體檢”“生日蛋糕”等“溫馨工程”。著力改善辦公條件,新校區二期建設的穩步推進,老校區學校大門口電子屏的更新換代,體藝中心的修繕一新,校園環境的進一步整治。真真正正為師生辦實事、解難題,著力營造宜業宜學溫馨校園環境。
揚帆奮楫幸福行,銘記初心穩致遠。2022年,全體三中人將凝聚發展合力,攜手幸福前行;用執著和汗水書寫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新的華章!
(趙建華供稿)